認清3大零食陷阱
2020-7-14

零食在許多人眼中都是健康的敵人,而站在家長角度,它更是導致孩子蛀牙、降低正餐食慾和肥胖的罪魁禍首。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讓孩子吃零食?

☆ 零食可以為孩子補充能量及營養

兒童階段的身體新陳代謝率較高,加上活動量大,能量消耗得怏,所以需要攝取較多能量來維持成長。可是,他們的小肚子無法一次過在正餐容納足夠的食物以防止他們在兩餐之間感到飢餓,而零食就是為了給他們補充能量,對於食素的兒童,合適的零食更可為他們提供額外營養。

正餐的確應該是兒童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理想的健康零食也應該盡量由新鮮食材自製,因為一般包裝零食都是高能量、低營養價值,但家長們未必經常有時間準備,其實只要小心選擇及留意食物標籤,避開零食陷阱,市面上仍有不少優質零食可以提高孩子整體的飲食質素。


 

零食陷阱1︰人造色素

五彩繽紛的糖果、巧克力、果汁等零食非常吸引小朋友的目光,但它們美麗的外表背後,其實可能含有許多人造色素。著名醫學雜誌《刺針》(TheLancet早於2007年已發表了英國食品局進行的研究發現 — 兒童長期進食這些人造色素,會增加他們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的風險。什麼色素特別值得注意?請看邪惡色素入圍名單 雖然歐盟於2010年開始已有法例規定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必需加上「可能對兒童的活動和注意力有不利影響」的警告字眼,但在香港販賣的零食來自世界各地,而各國對食品人造色素的規管不一,所以避開此陷阱的最好辦法就是盡量避免選擇有添加色素的零食。  

 

零食陷阱2︰甜味劑

廣泛而言,甜味劑是用作添加食物甜味的化合物。傳統甜味劑指不同種類的糖,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蔗糖(砂糖)。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無論是白糖、紅糖、黑糖或其他糖,每克糖經消化和新陳代謝過程後都會產生4 kcal。 為了使零食有甜味同時降低熱量,食品製造商可能換作加入其他甜味劑(即代糖)以達至同樣用途。其他甜味劑的例子有糖醇和低熱量甜味劑。糖醇雖然同屬碳水化合物,但不會被人體完全吸收和分解,所以其提供的熱量較低(每克約1.5-3 kcal)。 另外,低熱量甜味劑,又稱為非營養性甜味劑(non-nutritive sweeteners),則只含極低或不含熱量,但所提供的甜味遠比糖分高,其甜度可以是蔗糖的幾十至幾百倍,只需使用極小量便能提供足夠甜味。許多零食標榜「零糖零卡路里」、「無糖」,但又帶有甜味,其實很有可能是添加了這類非營養性甜味劑。  
  • 不要以為含代糖的零食比含傳統糖分的零食健康

在過去的30年間,一直有研究指出進食代糖與增加日後患癌風險的關係。世界權威性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曾刊登一項研究,指出食用非營養性甜味劑可能會導致前期糖尿病徵狀。而有肥胖問題及需要減重的兒童也不建議長期食用代糖產品,因為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能解決兒童對甜食的依賴,更有不少研究指出食用代糖會反而增加人對甜食的慾望,及增加膳食中的脂肪攝取,體重不跌反升,所以無論是什麼甜味劑,都是少吃為佳。


 

零食陷阱3︰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很多時候存在於一些脆口的零食,例如餅乾、薯片等中,因為這類零食的成分可能會包含起酥油或氫化植物油,以達至理想的香脆口感。起酥油或氫化植物油都是植物油經過氫化加工處理後的產品,主要是為了把植物油原本的液體狀態轉化為半固體或固體,以便儲存及避免不飽和脂肪氧化而導致產品出現變壞的油臭味,而反式脂肪就是在氫化作用時產生的。

長期攝取反式脂肪會影響新陳代謝,及增加日後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慢性地損害孩子的健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禁止所有在2018年6月18日或以後研發的食品生產配方中含添加的反式脂肪,而香港暫時對食品生產中使用含反式脂肪的材料方面並未有法例規管,唯本港法例規定食物標籤中必須例出反式脂肪含量。

 

☆ 「零」不代表完全沒有

香港現時的營養標籤制度允許每100克含少於0.3克反式脂肪的食品,可在食物標籤中顯示反式脂肪為0克,所以要避免進食了人造反式脂肪,最好留意零食有否含圖中所示的成分。

 

 
Green Common 222篇文章

Green Common是世界首間一站式集合超市、餐廳、廚藝教室的綠色素食生活館,引入以植物為本的食材,注重創新及可持續發展,銷售網絡已遍佈10多個國家及地區。Green Common一直致力鼓勵大眾將植物性飲食成為日常,透過推廣植物性飲食關愛社區、環境及地球。綠色分享專欄將定期上載有關植物性飲食的最新資訊,也會邀請營養師及素食名人分享素食的大小二事,讓大家擇善而食的同時亦食得醒目,食得健康。